高血压健康宣教

2025/7/4 18:04:37 2

一、什么是高血压?

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,持续或3次以上非同一天测量血压,收缩压(高压)≥140mmHg和/或舒张压(低压)≥90mmHg。

二、高血压如何分级?

类别

 收缩压(mmHg)

范围

舒张压(mmHg)

正常血压

120

80

正常高值

120~139

/或

80~89

高血压

≥140

/或

≥90

1级高血压(轻度)

140~159

/或

90~99

2级高血压(中度)

160~179

/或

100~109

3级高血压(重度)

≥180

/或

≥110

单纯收缩期高血压

140

90

单纯舒张期高血压

140

90

三、哪些人容易患高血压?

1)父母双方或一方患有高血压,子女患高血压的风险会显著增加;

2)男性55岁以上、女性65岁以上患高血压风险明显增加;

3)高盐饮食、高脂饮食、过量饮酒的人群;

4)长期吸烟人群;

5)缺乏运动、肥胖人群;

6)长期从事精神紧张度高的职业或生活在压力大的环境中;

7)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;

8)肾脏疾病、内分泌疾病(如甲亢、皮质醇增多症),以及长期服用避孕药、糖皮质激素药等。

四、高血压常见症状有哪些?

常见头晕、头痛、失眠、耳鸣、颈背部紧张感、鼻出血、心悸、麻木等;约30%人群无症状,易被忽视。

五、高血压会对人体哪些器官造成伤害?

脑血管:脑出血、脑梗死

心血管:冠心病、心绞痛、心肌梗死、心力衰竭、主动脉夹层

肾脏:肾功能衰竭

眼睛:眼底动脉硬化、出血。

六、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:

中医根据常见症状归属于“眩晕”“头痛”“肝风”等范畴,强调“未病先防、既病防变、已病防衰”。

不同体质的高血压患者表现各异:

1)肝阳上亢型(青、中年人最常见):典型表现有头晕胀痛、面红目赤、急躁易怒、失眠多梦、舌红苔黄。多因长期情绪恼怒、精神紧张、熬夜等,肝阳亢逆,气血上冲导致。

2)痰湿中阻型(肥胖者多见):典型症状有头重如裹、胸闷恶心、肢体困重、舌苔白腻。与饮食肥甘厚味,吸烟饮酒关系密切,损伤脾胃,体内痰湿聚集而发病。

3)阴虚阳亢型(中老年人常见):典型表现为头晕耳鸣、腰膝酸软、五心烦热、盗汗、舌红少苔。中老年人,过劳或过逸,正气不足,体内阴液亏耗,阴亏于下,阳亢于上而形成。

4)阴阳两虚型(久病、病程较长者、年老体虚):典型表现为头晕乏力、畏寒肢冷、夜尿频多、舌淡苔白。由于久病耗伤气血,阴阳俱损,脏腑功能衰退而形成。

七、高血压生活干预方式有哪些?

1)控制盐的摄入: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克,避免食用咸菜、火腿、豆瓣酱等高盐食品。

2)低脂饮食:选择低脂、低胆固醇食物,少吃或不吃肥肉、动物内脏、油炸食品。

3)戒烟限酒:不吸烟,避免吸二手烟;男性每日饮酒不超过25克,女性不超过15克;

4)适量运动: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,如快走、慢跑、游泳、骑自行车等;血压未得到有效控制者不推荐进行高强度运动。

5)情绪管理:保持心态平和,避免紧张、焦虑、愤怒等不良情绪。

6)规律作息:每天保证7~8小时高质量睡眠,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。

八、高血压的中西医治疗

1.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,不可私自停药、减量、加量等,服药期间注意监测血压,力求血压平稳达标,关注药物副作用,定期门诊复诊。

2.中医干预:

1)专业医师根据辨证结果使用中药汤剂、中成药(强力定眩胶囊、养血清脑颗粒、脑心通胶囊、银杏叶片、六味地黄丸等)、中药养生

2)中医非药物治法:耳穴按压、耳尖放血、中药足浴、穴位按摩、保健药枕等。

3)传统运动疗法:降压保健操,八段锦、太极拳等。



上一篇: 不同体质的养生要点
下一篇:脑卒中的防治

快速导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