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冬病夏治”穴位贴敷知识问答

2017/12/19 13:30:30 167

什么是“冬病夏治”?

   “冬病夏治”属中医的内病外治法,是对一些冬季容易发作和复发的疾病,在病情相对缓解的夏季,采用适当的调治和补养的方法,以预防或减少疾病发作乃至根治为目的的一种疗法。

    “冬病夏治”有哪些方法、适合哪些人群?

冬病夏治最常用的方法是穴位贴敷疗法,还有穴位注射、药浴、灸法等。我院开展的冬病夏治主要是穴位贴敷,贴敷门诊分为呼吸科、针灸科穴位贴敷。呼吸科主要针对:支气管哮喘、慢性支气管炎、过敏性鼻炎等疾病;针灸科主要针对:妇产科疾病(痛经、产后头痛、产后风等寒症);痹证(风湿、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各种颈、肩、腰腿痛等);四肢寒凉怕冷,免疫力低下等疾病。

哪些人不适合贴敷疗法?

妇女妊娠期、结核病和糖尿病患者、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、支气管扩张咯血、皮肤破损或瘢痕、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的特殊体质患者,以及疾病正在发作者均不适宜敷贴治疗。此外,2岁以下的婴幼儿因皮肤娇嫩,故也不宜进行贴敷治疗。

穴位贴敷是怎样进行的?

具体方法是将一个硬币大小的药饼置于特别的药圈中,轻轻敷贴在人体背脊或腹部的特选穴位上,让药物渗入腠理,随经络气血运行吸收,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。

贴敷的时间和疗程是什么?

今年的贴敷时间可在头伏(7月23日)、中伏(8月2日)、末伏(8月12日)期间选择任意时间贴敷或直接选取头、中、末伏第一天各贴敷治疗1次,每次贴敷间隔7-10日,共3次为一个疗程。成人每次贴敷4-6小时,1岁以下婴幼儿贴半个小时左右,1岁以上儿童贴1-2小时。

穴位贴敷治疗期间有哪些注意事项?

穴位贴敷治疗时,最好在环境温度适宜的房间内休息,不宜在温度太低或太高的环境中久处,因为环境温度太低或太高都会影响皮肤毛孔对药物的吸收,且环境温度太高将使汗液分泌增加,影响药物固定而影响疗效。贴敷期间注意饮食调养,贴敷当天不宜进食生冷、海鲜、鱼虾或辛辣刺激的食品及冷饮,应避免受凉、剧烈活动。小儿贴敷应防止小儿将药物抓掉或抓破皮肤。

贴敷后皮肤会出现哪些反应?如何处理?

贴敷后局部有灼热感,皮肤发红、发热为正常反应,不需要特殊处理,但不要搔抓,以免感染。药物取下后,贴药局部皮肤可见轻微发红,不需处理。可以洗澡,但不宜用力搓擦,淋浴后用毛巾轻轻的吸干皮肤上的水分即可;贴敷后部分患者皮肤有明显色素沉着亦为正常反应。          

贴敷局部起水疱如何处理?

贴敷部位局部起水疱与体质差异、贴敷时间长短有关,是正常反应,一般不会发生感染。若有红肿起泡,不要戳破水泡,可立即予矾冰液纱布湿敷,或外涂湿润烫伤膏、京万红等,痒甚则可外涂少量皮炎平类药物,尽量不要包扎,宜穿干净、柔软、透气的全棉衣服,一般3-5天即可痊愈;若皮肤红肿水泡严重,需注意预防感染,可到医院由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理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穴位贴敷能立竿见影吗?

    首先穴位贴敷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减少疾病的发作、延缓病情的发展,只是一种辅助的治疗方法,切忌随便停药,否则容易诱发疾病的发作;其次,穴位贴敷是有适应症的,切要根据自身疾病、身体而定;穴位贴敷是需要坚持持续治疗的,一般三年为一个小周期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李  甜)

上一篇: 宫腹腔镜联合术实现新突破
下一篇:秋季食疗话药粥

快速导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