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21年10月8日是第24个“全国高血压日”,今年主题是“血压要知晓,降压要达标”。《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》显示,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达2.45亿,患病率约为20%,意味着我国每五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高血压患者。加上生活习惯不良、人口老龄化等原因,高血压的患病率还在不断升高。
高血压怎么诊断、测量,有哪些危害,又要怎么防治?有请江苏省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、主任医师陈彦来给大家介绍。
高血压的三个诊断标准
高血压的诊断有以下三个标准: ◆ 诊室测量血压:未使用降压药物,非同日3次测量坐位血压,收缩压≥140mmHg和/或舒张压≥90mmHg; ◆ 24小时动态血压:24小时平均≥130/80mmHg、白天平均血压≥135/85mmHg、夜间平均血压≥120/70mmHg; ◆ 家庭自测血压:≥135/85mmHg,与诊室血压140/90mmHg对应。 请注意: ◆诊室非同日3次血压≥140/90mmHg、家庭血压平均值<135/85mmHg时,可诊断为白大衣高血压或白大衣性未控制高血压。 ◆诊室非同日3次血压<140/90mmHg、家庭血压平均值≥ 135/85mmHg时,可诊断为隐匿性未控制高血压。
规范测量血压“三要点”
规范测量要掌握“三要点”: 设备精准:选择经认证合格的上臂式医用电子血压计,定期校准。 安静放松:去除可能有影响的因素,比如测量前30秒内禁止吸烟、饮用咖啡或茶等。排空膀胱,安静休息至少5秒。测量时取坐位,双脚平放于地面,放松且身体保持不动,不说话。 位置规范:上臂中点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线上;袖带下缘应在肘窝上2.5cm(约两横指)处,松紧合适,以袖口可插入1-2指为宜。常规袖带长22-26cm,宽12cm,如上臂臂围>32cm,应换用大规格袖带。 测量双上臂血压,之后测量读数较高的一侧。若双侧测量值差异超过20mmHg,应前往医院就诊,排除锁骨下动脉狭窄等疾病。 症状、危害知多少
高血压症状:
高血压通常无特异性症状,其症状的有无、轻重、多少与血压升高的程度不成正比。有的人血压不太高,症状却很多(头痛头晕、失眠健忘、眼花耳鸣、恶心乏力、胸闷气短、夜尿增多等),而有些人血压虽然很高,但可能完全没有自觉症状。 高血压危害: 高血压可以导致心、肾、脑、眼底等多个器官损害。收缩压每升高10mmHg(1mmHg=0.133kPa),或舒张压每升高5mmHg: 死亡风险升高10% -15%; 脑卒中风险升高35%; 冠心病风险升高20%; 心力衰竭风险升高40%。 血压每上升20mmHg,死亡风险则会提高一倍。
降压治疗三原则
达标:不论采用何种治疗,将血压控制在目标值以下是根本。 平稳:降压过程尽量保证平稳,忌忽高忽低或剧烈波动;患者长期坚持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,保持血压长期平稳至关重要;此外,长效制剂有利于每日血压的平稳控制,对减少心血管并发症有益。 综合管理: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干预管理,降低心血管疾病再发及死亡风险。 如何管理高血压
一、生活方式干预
运动、减肥、戒烟、低盐低脂饮食等,对所有高血压患者均有效,所有患者都应该采用。具体包括: ◆ 减少钠盐摄入量(<6g/天),低盐饮食可以降低2-8mmHg血压; ◆ 减少高糖食物、高油脂食物的摄入,多食用水果、蔬菜; ◆ 控制体重, IBM指数降低至<24,男性腰围<90cm,女性腰围<85cm。对于超重的部分,每减重10Kg,对应血压可降5-20mmHg; ◆ 坚持运动,中等强度运动量,每周4-7次,每次约30分钟较为适宜,对应血压可降4-9 mmHg; ◆ 戒烟戒酒; ◆ 减轻精神压力,保持心理平衡。 一句话总结:限盐减重多运动,戒烟戒酒心态平。
二、避免血压骤变
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日常生活,需要特别注意防止血压骤变。 ◆避免参加易引起精神高度兴奋的活动。 ◆日常生活注意保暖,避免气温变化导致血管挛缩引起血压升高。 ◆保持大便通畅,因便秘而带来的排便用力容易引起血压升高。 ◆穿宽松的衣服。 ◆预防体位性低血压。 请注意: 预防体位性低血压:避免久站不动、突然下蹲或头部朝下的动作。改变姿势时,动作要缓慢。淋浴时水温不宜过高。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时,患者通常出现头昏、眼花、恶心、眩晕、昏厥等,一旦发生,应立即平卧并抬高脚部。 三、高血压患者的合理用药 多数高血压患者需长期服用降压药,服药期间这些细节必须重视: ◆降压过程要尽量保持平稳,忌血压降得过低、过快; ◆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调整药物; ◆严格遵医嘱用药,忌私自调药; ◆血压正常后,仍需继续用药,忌私自停药; ◆用药过程保持规律。
四、患上高血压,得吃一辈子药吗?
几乎所有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都需要终身服药,因为原发性高血压导致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小动脉,而小动脉的病变是不可逆的。因此,针对高血压的正规治疗,都是瞄准“控制”而非“根治”。 此外,相较于血压高,血压波动大的害处更大。某些患者自测血压逐渐平稳后,因间断停药诱发的血压剧烈波动引起脑出血、脑梗塞等不良事件的概率,要比控制良好的患者发病概率高出6倍多。 无论如何,高血压药物的调整均应该听从专业医师的指导,切忌自行停药。 供稿:江苏省人民医院 来源:健康江苏
上一篇: 国庆假期,这份健康指南务必收藏!
下一篇:世界药师日 你好~你可以叫我“药师”